郑卫之音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郑卫: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。指春秋战国时郑、卫等国的民间音乐。
出处《礼记·乐记》:“魏文侯问于子夏曰:‘吾端冕而听古乐,则惟恐卧;听郑卫之音,则不知倦。敢问古乐之如彼,何也?新乐之如此,何也?’”
例子明·刘元卿《贤奕编·家闲》:“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,市巷之语,郑卫之音,未尝一经于耳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zhèng wèi zhī yīn
注音ㄓㄥˋ ㄨㄟˋ ㄓ 一ㄣ
繁体鄭衛之音
感情郑卫之音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;指淫乐。
近义词郑卫之曲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没颠没倒(意思解释)
- 坚强不屈(意思解释)
- 春风化雨(意思解释)
- 夸大其词(意思解释)
- 死要面子(意思解释)
- 暴发户(意思解释)
- 逢人只说三分话(意思解释)
- 损人不利己(意思解释)
- 炙手可热(意思解释)
- 苦思冥想(意思解释)
- 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(意思解释)
- 志在千里(意思解释)
- 昂藏七尺(意思解释)
- 气象万千(意思解释)
- 酒能乱性(意思解释)
- 黑不溜秋(意思解释)
- 本末倒置(意思解释)
- 以毒攻毒(意思解释)
- 孝子贤孙(意思解释)
- 摧身碎首(意思解释)
- 闲情逸致(意思解释)
- 黄钟毁弃(意思解释)
- 拨乱济危(意思解释)
- 阴阳怪气(意思解释)
- 以夷制夷(意思解释)
- 穷愁潦倒(意思解释)
- 形形色色(意思解释)
- 腾声飞实(意思解释)
※ 郑卫之音的意思解释、郑卫之音是什么意思由鼎簇中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祖功宗德 | 指祖有功而宗有德。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。有开创之功,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。 |
心有余而力不足 | 心里非常想做;可是力量不够。 |
人才济济 | 人才: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。济济:众多的样子。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。济济:众多样子。 |
满腹经纶 | 腹:肚子;经纶:理出丝绪叫经;编丝成绳叫纶。引申为人的才学、本领、谋略等。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。 |
不三不四 | 不像这也不像那。即不像样子;不伦不类。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。 |
谦受益,满招损 | 谦:谦逊,虚心;受:得到;益:好处;满:自满,骄傲;招:招惹;损:损害。自满会招致损失,谦虚可以得到好处。 |
到此为止 | 以这里为界限。 |
十羊九牧 |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。比喻官多民少,赋税剥削很重。也比喻使令不一,无所适从。 |
自食其果 |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。形容自己做坏事;自己受害。 |
万里长城 | 指我国长城。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。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。 |
归十归一 | 谓有条有理。 |
信以为真 | 把假的当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 |
本末倒置 | 本:树根;比喻事物的根本;末:树梢;比喻事物的枝节;置:放置。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;重要的和不重要的;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。 |
共商国是 | 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 |
斗水活鳞 | 语本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对曰:‘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后因以“斗水活鳞”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。 |
结缨伏剑 | 结缨:系上帽带;伏剑:拔剑自刎。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。 |
闲情逸致 | 逸:安闲;致:兴致。指毫无事物所累;轻松超逸的情趣。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。 |
闲情逸趣 | 同“闲情逸致”。 |
如痴如醉 | 形容神态失常,失去自制。 |
运筹帷幄 | 运筹:筹划;策划。帷幄:军中营帐。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。 |
奋起直追 | 奋:鸟类展翅起飞。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;振作起来;一股劲地赶上去。 |
竹篮打水一场空 |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。 |
无声无息 | 息:音信;消息。没有声音;没有气息。形容没有声响;不为人觉察。 |
今夕何夕 | 今夜是何夜?多用作赞叹语。谓此是良辰。 |
对牛弹琴 | 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;白费口舌(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)。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(主要讥讽说话的人);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;对外行人说内行话。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。 |
举措不当 | 举措:举动,措置。指行动措施不得当。 |
大显神通 | 神通:原为佛教用语;指无所不能的力量;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。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。 |
以身作则 | 身:自身;则:准则;榜样。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