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言庸违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。犹言口是行非。
出处《尚书·尧典》:“静言庸违,象恭滔天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jìng yán yōng wéi
注音ㄐ一ㄥˋ 一ㄢˊ ㄩㄥ ㄨㄟˊ
繁体静言庸違
感情静言庸违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嘴里牙多(意思解释)
- 正本溯源(意思解释)
- 风流人物(意思解释)
- 倒果为因(意思解释)
- 首身分离(意思解释)
- 南辕北辙(意思解释)
- 打肿脸充胖子(意思解释)
- 漏洞百出(意思解释)
- 举善荐贤(意思解释)
- 三长两短(意思解释)
- 成竹在胸(意思解释)
- 知其不可而为之(意思解释)
- 以弱制强(意思解释)
- 心急如焚(意思解释)
- 救经引足(意思解释)
- 语重心长(意思解释)
- 昂藏七尺(意思解释)
- 户告人晓(意思解释)
- 款学寡闻(意思解释)
- 新官上任三把火(意思解释)
-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(意思解释)
- 著手成春(意思解释)
- 春去冬来(意思解释)
- 龙驭上宾(意思解释)
- 刻不容缓(意思解释)
- 唇枪舌剑(意思解释)
- 战战业业(意思解释)
- 鲜血淋漓(意思解释)
※ 静言庸违的意思解释、静言庸违是什么意思由鼎簇中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戒骄戒躁 | 戒:警惕;防备;躁:性急;警惕骄傲;防备急躁。 |
黄台之瓜 | 黄台:指《黄台瓜辞》,为唐李贤所作,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。比喻不堪再摘。 |
患难与共 | 患难:危险艰苦的环境;与共:在一起。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。 |
意气风发 | 意气:意志和气概;风发:形容俊伟豪迈。形容气概豪迈;精神振奋。 |
饿虎吞羊 |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。比喻迅猛贪婪。 |
毁于一旦 | 一旦:一天。指得来不易的东西;一下子就毁掉了。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。 |
化鸱为凤 | 比喻能以德化民,变恶为善。鸱,猫头鹰,古人以为凶鸟。语本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仇览》:“时考城令河内王涣,政尚严猛,闻览以德化人,署为主簿。谓览曰:‘主簿闻陈元之过,不罪而化之,得少鹰鹯之志邪?’览曰:‘以为鹰鹯不若鸾凤。’” |
一哄而起 | 喧闹;起哄。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。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。 |
倦鸟知还 |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;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。 |
鬼头鬼脑 | 形容举止诡秘;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钻木取火 |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,靠摩擦取火。 |
款学寡闻 | 形容学问浅、见识少。 |
黄耳传书 | 黄耳:犬名;书:书信。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。后比喻传递家信。 |
袅袅婷婷 | 袅袅:柔美貌;婷婷:美好貌。形容女子姿态柔美。 |
顾景惭形 | 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 |
金口木舌 | 以木为舌的铜铃,即木铎,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。指宣扬教化的人。 |
屡试不爽 | 屡次试验都不错。 |
苦口婆心 | 苦口: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;婆心:老婆婆的心肠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。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。 |
败德辱行 | 败坏道德和操守。 |
飞蛾扑火 | 蛾:像蝴蝶似的昆虫。飞蛾扑到火上。比喻自寻死路;自取灭亡。 |
义不容辞 | 义:道义;容:允许。辞:推辞。道义上不允许推辞。 |
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| 鸳鸯:鸟名,比喻夫妻。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,乱点鸳鸯,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。比喻胡乱指挥。 |
无声无息 | 息:音信;消息。没有声音;没有气息。形容没有声响;不为人觉察。 |
家常便饭 | 家中日常饭食。也比喻常见的、平常的事。 |
打开天窗说亮话 | 比喻无须规避,公开说明。 |
变态百出 |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。 |
强颜欢笑 | 心里不畅快,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。 |
近在咫尺 | 咫:古代长度单位;周制八寸;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;咫尺:很近的距离。指近在眼前;很近。 |